“数据源”就像一个供货商,源源不断地供给数据,供给之前总要建立一个通道,这个“通道”的专业术语叫做“数据连接”。
谁来管理数据连接
谁可以创建、修改和删除数据连接
“非分级管理”模式下:仅有系统管理员可以创建、修改和删除数据连接。
“分级管理”模式下:仅有应用管理员可以创建、修改和删除数据连接。谁可以查看和刷新数据连接
被列入应用许可名单的用户,如果被授予了“应用设计”权限,则可以对数据连接进行查看和刷新。但是,仍旧查看不到数据连接的具体配置。
如何创建数据连接?
在lczDesigner中可以创建、修改和删除数据连接;在lczPortal下最多只能修改。
功能菜单位置:[工具栏] > [数据] > [数据连接] > [配置],如下图所示:
- 执行菜单项,进行各类数据连接的创建。
- 配置数据连接是相对比较专业的事情,一般是由技术人员来完成。例如在好伙伴科技公司,郎忠负责创建数据连接。
点击[配置]菜单,进入[数据连接管理]视窗,如下图示例:
连接分类
大的分类包括:JDBC、MongoDB、Redis、HBase几种
JDBC连接
JDBC(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)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,可以为多种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。
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,是我们最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接口方式。
JDBC的创建,系统提供了一个向导视窗,有[简单]和[高级]两种方式,截图如下:
每种方式中都含数据库、连接池、字符集和其它设置。两种方式只在“数据库设置”上有一些差别,但是设置好了后的结果是一致的,只不过“简单”方式需要设置的内容要容易一些。具体选择哪种方式,要看您个人的喜好了。
简单方式的数据库设置
界面如下图:
- 类型:选择数据库类型,例如选择MySQL。如果选择的是ODBC方式,则由于ODBC数据源中已经具有了连接实际数据库的地址和密码了,所以只需要在下面的ODBC文本栏中填写ODBC的名称,其它就不用填写了;
目前支持的数据库类型比较丰富,包含了国产数据库,如达梦、人大金仓(KINGBASE)、华为(Gaussdb200)、阿里云(AnalyticDB)等,截图如下:- ODBC:如果选择的数据库类型是ODBC,那么这个文本框就可以填写内容,填写的是ODBC的数据源的名称;
- 服务器地址:非ODBC的数据源,需要 填写服务器的地址。地址可以是IP地址,也可以是能够解析为IP地址的名称;
- 端口:服务器的端口,是一个整数值,根据数据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;
- 数据库名:填写数据库名称;
- 用户名:填写登录数据库的用户名;
- 密码:填写登录密码。
- 字符集:选择某种字符集。
高级方式的数据库设置
界面如下图:
由于JDBC的本质是用一个URL串来配置与服务器的连接以及配置相关的连接属性的,所以,这种方式是JDBC“原始”的方式。
所以,“简单”或“高级”两种方式最终的结果一样,无非“高级”方式会要求您必构造和填写一个“URL串”。
假设选择了MySQL数据库类型,那么,URL串的构造一般是例如:
jdbc:MySQL://db1.lczyun.com:10155/order?
useUnicode=true&characterEncoding=utf8&autoReconnect=true&failOverReadOnly=false
上述URL中,包含了地址、端口、数据库名以及相关的字符集编码等属性。
高级方式包含了普通方式支持的数据库类型,截图如下:
上图可见一个“其它”类型,此类型即是对未包含连接类型的扩展,截图如下:
以sqlite数据库为例,找到sqlite的JDBC驱动,配置好服务后连接成功,截图如下:
连接池设置
由于1个数据库连接同一时刻只能为1个查询所服务,所以,当并发访问数据库的时候,往往需要多个数据库连接同时使用。
“连接池”,是把同一个数据库的连接象蓄水池一样地存在,随时为查询提供“水资源”。
所以,当访问数据库并发量很大的时候,相关的连接池的容量参数要配套调整,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。
设置界面如下图:
- 最小空闲连接数:默认为0。乐创者服务启动后,会按照这个数量来初始化该数据库的连接数。
- 最大活动连接数:默认为50。该数量代表最大负荷访问数据库的数据连接数。
- 连接等待超时(毫秒):默认为30000。尝试连接到连接成功之间的时间如果超过了这个阈值,系统就认为连接失败了。
- 状态查询SQL:默认为空。状态查询SQL是用来检查数据库是否能够连接成功。如果是空,则启用默认SQL,即“SELECT 1”语句,如果所连接的数据库不支持这个语句,那么我们您就得在这里填写一句其它的语句,一般不需要填写。
其它设置
其他设置,如下图:
- 最大记录数:默认选中[默认]。一旦选中[自定义],则默认如上图。您可以修改具体值。这个阈值的含义是,如果一个查询所检索的二维集记录数量超过这个阈值的话,则被系统认为是故障,抛出错误。
- 最长查询时间(秒):默认不勾选[限制查询时间]。一旦勾选,则默认如上图。您可以修改具体值。这个阈值的含义是,如果一个查询的执行时间(从递交查询到结果返回的时间间隔)超过这个阈值的话,系统认为查询失败,抛出错误。
MongoDB连接
MongoDB的称呼源于Humongous(巨大)一词,属于NoSQL数据库,适合文档存储,例如网站数据、缓存等大尺寸、低价值的数据。
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,存储方式是以表的形式存放,而在MongoDB中,以文档的形式存在。
与关系数据库的“数据库”、“表”、“行”不同,MongoDB采用了“数据库”、“集合(Collection)”、“文档(Document)”的结构形式。
数据库设置
必填:服务器地址、端口、数据库名、认证类型;
选填:用户名、密码。
认证类型默认为“None”,下拉框内容包括:None、GSSAPI、PLAIN、MongoDB-X509、MongoDB-CR、SCRAM-SHA-1。
连接池设置
- 最小空闲连接数
必填,默认“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;- 最多活动连接数
必填,默认“5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;- 连接等待超时(毫秒)
必填,默认“1000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,区间范围:1,000~18,000。
其它设置
取值范围:1~1,000,000。
浏览
右键可执行浏览操作,显示“表”分类;双击“表”或点击表前面的展开按钮,将列出该连接下所有的表(表不支持右键操作)。
Redis连接
Redis是一个key-value存储系统,属于NoSQL数据库,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有很多,包括string(字符串)、list(链表)、set(集合)、zset(sorted set有序集合)和hash(哈希)等。
数据库设置
节点管理:默认一条空记录,至少要配置一个节点(服务器地址和端口都必填),通过“+”可在下方添加一条。“-”按钮在选中非第一条记录时可用。
连接池设置
- 最小空闲连接数
必填,默认“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;- 最多活动连接数
必填,默认“5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;- 连接等待超时(毫秒)
必填,默认“2000”,只能输入正整数,区间范围:1,000~18,000。
浏览
右键可执行浏览操作,显示“DB”分类,双击“DB”分类或点击“DB”分类前面的展开按钮,将列出该“DB”下的key。
Redis连接下显示“DB0~DB15”分类,每个DB分类上显示当前DB下key的总数量,为0时则显示0,例如:DB0(120);
双击某个“DB分类”将列出当前连接下该分类中的key(最多显示100条,超过100条将在最后显示“more…”),所有的key均不支持右键操作。
HBase连接
HBase 是一个在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(HDFS) 上运行的列式存储非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。 HBase 提供了存储稀疏数据集的容错方式,这类数据集在许多大数据用例中十分常见。 它非常适合实时数据处理或者对大量数据的随机读取/写入访问。
与关系数据库系统不同,HBase不支持SQL一类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即HBase根本不是关系数据存储库。
HBase系统设计为线性扩展。它包括一系列由行和列组成的标准表,更像是传统数据库。每个表必须有一个定义为主键的元素,且所有对 HBase 表的访问尝试都必须使用此主键。
HBase依赖于zookeeper实现高性能协调。 zookeeper内置到HBase中。但如果您正在运行生产集群,那么建议您配备一个与 HBase 集成的专用ZooKeeper集群。
HBase 非常适合与 Hive 结合使用,后者是用于大数据批处理的查询引擎,以支持容错性大数据应用程序。
HBase连接有Phoenix SQL和HBase API两种子类型。
Phoenix SQL
这里主要介绍数据库设置,其它配置可以参考MongoDB连接。
数据库设置
设置界面如下
需要配置URL地址、用户名、密码信息。
若勾选了[Kerberos认证],则需要配置如下信息
主要是选择密钥文件。
HBase API
这里主要介绍数据库设置,其它配置可以参考MongoDB连接。
数据库设置
设置界面如下
主要配置zookeeper地址、端口两个选项,参数及Kerberos认证为可选。
浏览、刷新和强制刷新
数据连接刚建立好,想查看数据源里面的库表结构的时候,右键菜单的“浏览”操作(第一次浏览调用了“强制刷新”功能)。
通过“强制刷新”,使得lczDesigner能够在本地存储数据库库表结构的缓存数据。
如果数据库表结构被更改,一般都需要使用“强制刷新”重新缓存数据库库表结构数据。
最后编辑:afa 更新时间:2025-04-24 11:27
